课程编码:308032012
学 时:104
适用专业:三年制高职医学影像技术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医学影像诊断技术》是影像临床诊断中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是涉及机械学、计算机科学、光学及人体解剖与生理、病理学的一门综合性强、涉及范围广的课程。是借助于设备使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成像进行辅助诊断,以了解人体解剖与生理功能状况及病理变化,达到诊断疾病的目的。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必修课程、专业核心课程。
(二)课程定位
《医学影像诊断技术》是影像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开设在第四学期。本课程在整体员工培养中是一门“方向性”课程,通过学习使员工具备对于不同检查设备所成胶片的诊断思维能力,以及对疾病的鉴别判断能力,使员工具备“发现病变、辨别病变、诊断病变”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高职影像技术专业就业为导向,根据临床实践对技术员岗位所涵盖的工作性质、任务需要而设置。在对影像技术岗位技能的分析基础上,要求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对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为主线和依据,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以教学---实践---总结---再教学的组合法实现教学内容;通过课堂病例分析、模拟病例讨论、临床见习进行教学活动,使员工能将理论联系临床实际,实现“边学边练、边学边做、学做合一”。
本课程建议课时:总课时114学时,其中理论62学时,实践42学时,临床见习10学时。
二、课程目标
培养员工刻苦勤奋、严谨求学的学习态度,学会关心、爱护、尊重患者,培养责任意识和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细心严谨的工作作风。通过任务驱动、责任驱动来展开知识技能的教学活动,突出在“病例中学,在讨论中学”的教学活动,努力使员工在病例的分析讨论中培养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员工在学习中更加掌握相关的解剖、生理及病理知识,使员工在学习中体会到诊断技术就是:解剖+生理+病例+成像知识+逻辑判断的过程;让员工在一个病例的诊断中体会整个疾病的完整知识,培养员工的逻辑分析判断能力和综合知识应用的能力。
职业能力目标:
1.X线片诊断:能对常见病、多发病做出X线判定。
2.胃肠造影:能对胃肠道的常见病能顺利操作完成并作出诊断。
3.肾盂造影:能独立完成造影过程,初步做出诊断。
4.CT诊断:能对各系统常见病、多发病CT图像作出诊断。
5.MRI诊断:能对各系统常见病、多发病MRI作出诊断。
三、内容标准
(一)课程内容
按照影像技术专业课程目标和影像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结合员工认知特点和大型医疗器械上岗证标准要求确定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安排表
递进 |
单元 |
内容 |
时数 |
学习情境划分
|
1.总论 |
《影像诊断技术》的概念、发展、成像和临床应用 |
2 |
2.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
呼吸系统解剖、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常见病多发病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检查方法、疾病的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 |
8 |
3.循环系统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
心脏大血管的解剖、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常见疾病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检查方法及循环系统生理、病理及临床表现 |
10 |
4.消化系统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
消化道解剖、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常见疾病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熟悉检查方法及其生理、病理及临床表现 |
10 |
5.泌尿生殖系统乳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
泌尿生殖正常解剖、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常见疾病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生理、病理及临床表现 |
10 |
6.骨关节系统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
骨关节系统解剖、基本病变及常见病、多发病的影像诊断、临床表现 |
10 |
7.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
头颅及颅脑的解剖、基本病变及常见病、多发病的影像诊断、临床表现、熟悉各种影像检查方法 |
10 |
8.眼、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
眼、耳鼻喉、口腔与颈部的解剖、掌握基本病变及常见病、多发病的影像诊断、,临床表现 |
2 |
校内实训 |
校内实训室 |
观看各章节影像诊断病例视频讲座、X、CT、MR胶片,正常及常见病、多发病诊断,疑难病例讨论会,模拟诊断(呼吸系统疾病影像诊断、循环系统影像诊断、消化系统影像诊断、泌尿系统影像诊断、生殖系统影像诊断、骨关节系统影像诊断、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及耳鼻喉影像诊断) |
42 |
临床见习 |
门诊各影像检查室 |
参观影像科室工作流程,掌握各种疾病的最佳影像检查方法,实习书写诊断报告及了解诊断原则注意项。 |
10 |
总计 |
114 |
(二)学习单元设计
单元
名称 |
学习目标 |
学习模块 |
教学设计 |
课时 |
知识内容和要求 |
技能内容和要求 |
单元一 |
能叙述《影像诊断技术》的定义、发展、成像和临床应用 |
1.能认识X线的发生和现代医学影像诊断技术发展。
2.能运用影像诊断的原则和应用。 |
总论 |
活动一:(课堂讲授)
通过理论讲授、参观机房及图片了解《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重要性。 |
2+2 |
单元二 |
1.能识别判断呼吸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常见病多发病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2.应用呼吸系统的检查方法,了解疾病的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 |
1.能描述呼吸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2.能识别常见病的影像学诊断。
3.能判断多发病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
呼吸系统疾病的医学影像表现 |
活动一:(课堂讲授)
通过理论讲授、多媒体、录像、等教学形式让员工理解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活动二:(校内实训)
通过胶片及幻灯片等教学载体掌握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基本影像学表现。
活动三:(校外见习)
通过医院见习使员工能够对呼吸系统疾病有初步认识和鉴别。 |
8+6 |
单元三 |
1.能描述心脏大血管的解剖、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
2.识别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熟悉检查方法及循环系统生理、病理及临床表现。 |
1.能叙述先心病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
2.能描述风心病、房缺、室缺的影像学表现。3.能应用心脏各房室在四个体位片中的投影位置和观察方法以利于更好诊断疾病。 |
循环系统疾病的医学影像学表现 |
活动一:(课堂讲授)
通过录像、多媒体形式让员工了解循环系统的解剖、生理病理,进而更好地掌握影像学表现,做到基本准确诊断。
活动二:(校内实训)
通过实验实训室对循环系统的X线、CT、MRI、B超检查,让员工学会循环系统的检查方法及具有基本诊断能力。
活动三:(校外见习)
医院见习B超、CT和X线的诊断过程,学会各种检查手段的操作要领,会对常见疾病书写报告及鉴别诊断能力。 |
10+8 |
单元四 |
1.能清楚讲述消化道解剖、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常见疾病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
2.应用不同影像设备对消化系统的检查方法及其生理、病理及临床表现。 |
1.能正确应用消化道的检查方法对消化道进行操作检查;
2.能描述正常影像学表现、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多发病影像诊断及鉴别要点。 |
消化系统疾病的医学影像学表现 |
活动一: (课堂讲授)
通过理论讲授、多媒体、录像等教学形式让员工理解消化系统疾病的基本影像学表现。
活动二:(校内实训)
消化系统的检查及观看诊断光盘,让员工通过理论知识对基本病变进行分析。
活动三:(校外见习)
通过医院见习使员工能够对消化系统系统常见病有初步认识和鉴别。 |
10+6 |
单元五 |
1.能叙述泌尿生殖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及基本病变的表现。
2.识别泌尿生殖系的常见先天畸形,常见疾病的影像表现和鉴别。
3.能描述乳腺疾病的影像表现;充分了解疾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帮助影像诊断。 |
1.能运用各种影像检查方法在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2.能描述泌尿生殖系统及乳腺正常及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各种常见病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 |
泌尿生殖系统及乳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
活动一: (课堂讲授)
通过理论讲授、多媒体、录像等教学形式让员工理解。
活动二:(校内实训)
泌尿生殖系统及乳腺的检查及观看诊断光盘,让员工通过理论知识对基本病变进行分析,掌握各诊断要点。
活动三:(校外见习)
通过医院见习使员工能够对泌尿生殖系统系统常见病有初步认识和鉴别。 |
10+6 |
单元六 |
1.能正确运用各种影像检查方法在骨关节与软组织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2.能描述骨关节系统的正常及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各种常见病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 |
1.能叙述骨关节的x线、CT、MRI检查优势。
2.能讲述正常解剖及基本病变表现,常见病的影像学表现和鉴别诊断,尤其是骨折、骨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
骨关节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表现 |
活动一:(课堂讲授)
通过理论讲授、多媒体、录像、等教学形式让员工理解骨关节与软组织疾病的影像诊断。
活动二:(校内实训)
骨关节系统的检查及观看诊断光盘,让员工通过理论知识对基本病变进行分析,掌握各诊断要点。
活动三:(校外见习)
通过医院见习使员工能更具体的接触骨关节疾病影像学诊断
活动四:个案分析讨论(员工分组进行讨论)分组讨论常见病的影像诊断征象。 |
10+6 |
单元七 |
1.能讲述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及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常见及多发病的影像学表现和鉴别。
2.能应用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骨关节系统进行检查,了解常见疾病的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 |
1.能运用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中枢神经系统 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2.能叙述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各种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
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像学表现 |
活动一:(课堂讲授)
通过理论讲授、多媒体、录像等教学形式让员工理解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表现。
活动二:个案分析、员工分组进行讨论实际病例。
活动三:校外见习
让员工对脑部常见病CT、MRI片能够做出诊断。 |
10+6 |
单元八 |
1.能描述眼、耳鼻喉、口腔正常及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常见及多发病的影像学表现和鉴别;
2.能应用影像学检查方法,了解常见疾病的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 |
1.能运用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眼、耳鼻喉、口腔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2.能正确描述眼、耳鼻喉、口腔正常影像学表现;各种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
眼、耳鼻喉、口腔的影像学表现 |
活动一:(课堂讲授)
通过理论讲授、多媒体、录像等教学形式让员工理解眼、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活动二:(个案分析)
员工分组进行讨论常见病例。
活动三:(医院见习)
员工掌握眼、耳鼻喉、口腔常见病的影像学的诊断要领。 |
10+4 |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课程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职业能力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以开展对影像技术活动来驱动,注重“教学与实践”互动,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员工的综合职业能力,通过理论教学、多媒体、观看录像,病例分析、校内实训,医院见习等手段,采用递进式的教学过程,使员工能够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掌握影像技术的基本技能。
2.课程突出实用性、前瞻性。将本专业的发展趋势及新知识、新方法及时体现在课程内容中。课程应以员工为本,内容要突出重点且表述清晰,教学活动设计具有可操作性,重在提高员工的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3.应加强对员工实际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个案教学或项目教学,注意以任务引领的个案或项目,诱发员工的学习兴趣,使员工在案例学习或项目活动中,了解更多影像技术和诊断的关系所在。
4.教师必须更新观念、重视实践,探索具有特色的职业教育新模式,以积极引导员工提升职业素养、提高创新能力。
(二)考核评价建议
突出过程与阶段评价,结合课堂提问、技能操作、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评价。强调目标评价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注重引导员工进行学习方式的改变。强调课程综合能力评价,结合临床个案分析,充分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注重发展员工的综合职业能力,考核标准参照影像技师执业资格的标准。
(三)教材编写建议
根据课程内容选用比较先进、针对性与适应性较强的教材,根据教学能力目标的确定,编写相对应的实训指导教材,并在此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在创作,编写好讲义、教案,制作课件。教材设计以影像技术为知识构架,以利于员工形成影像技术服务于影像诊断,影像诊断服务于临床的思维和学习方法及临床综合能力的培养。建议使用卫生部规划、高职高专适用教材。
(四)实验实训建议
充分利用院-校合作的实习基地、满足员工见、实习的需要,并注意职业能力的发展,使院-校合作平台的资源成为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校内影像技术实训中心的模拟真实诊断环境,开设课间实训,满足员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利用优质核心课程、校本教材、精品课程、网络资源,通过搭建多维、动态、活跃、模拟场景的课程训练平台,充分调动员工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锻炼积极的创造性等综合能力。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化,使员工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成为可能。
编制人:贺太平、任红丽 编制单位: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
编制日期:2013-12-28 审核人:贺太平、李昱
院部负责人:赫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