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编码:308032018
学 时:68
适用专业:三年制高职医学影像技术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断层解剖学》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及必修核心课程。本课程是用断层方法研究人体形态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是为适应 X 线断层( CT )、超声和磁共振( MRI )等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而兴起的一门应用基础课程。
(二)课程定位
《断层解剖学》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员工在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和医学影像学知识基础上,掌握人体主要结构在连续断层中的形态变化规律,为疾病的现代影像学诊治打下坚实的形态学基础。
一、 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以高职影像技术专业员工就业为导向,根据临床影像技术岗位所涵盖的工作任务的需要而设置,经职业能力分析,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临床影像技术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为主线和依据。课程设计主要按员工就业岗位的特点,采用理实统合、教练融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组合教学内容,通过断层标本观察、教学的视频、小组讨论等教学活动组织教学,实现融“教、学、做”为一体化。
本课程建议课时:总学时68,理论学时46,校内实验学时22。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将使员工掌握人体断层解剖的基本规律,通过任务驱动、服务驱动来展开知识、技能的教学活动,突出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高职教学特色,培养员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刻苦勤奋、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细心严谨的工作作风,能将相关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际,让员工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巩固相关理论知识,全面提高员工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具体目标
1. 知识目标
(1)了解 人体各局部断层的常用基线和观察方法。
(2)掌握 人体主要结构在连续断层中的形态、位置及其变化规律。
(3)熟悉 重要层面上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2. 技能目标
(1)通过观察标本、组织讨论和作业,培养员工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力、绘图能力和运用解剖术语描述的能力。
(2)通过观察断层标本,培养员工与CT、MRI和B超等医学影像学横向联系的能力和精确的形态学定位能力。
(3)通过常见病例的观察和讨论,培养员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素质目标
培养员工立志献身于医学事业的精神,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培养员工观察标本的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自学能力、阅读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描述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等。
三、内容标准
(一)课程内容
按照影像技术专业课程目标和临床影像技术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结合员工的认知特点和影像技术职业资格标准确定课程内容。《断层解剖学》依据基础医学课程优化组合的原则,将局部解剖学和断层解剖学的教学内容以其内在的有机联系为基础,以新的课程结构的形式重新组合,注重人体断层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充分体现影像技术专业特色,把握“实用、够用”原则。
课程内容安排
递进 | 单元 | 内容 | 时数 |
学习情境划分 | 绪论 | 人体断层解剖学的概念和特点、发展历史、研究方法、研究现状和前景展望、常用术语、学习方法 | 2 |
头部 | 头部概述、颅脑横断层解剖、颌面部横断层解剖、头部矢状断层解剖、头部冠状断层解剖 | 10 |
颈部 | 颈部概述 、颈部横断层解剖 | 6 |
胸部 | 胸部概述、胸部横断层解剖、胸部矢状断层解剖、胸部冠状断层解剖 | 8 |
腹部 | 腹部概述、腹部横断层解剖、腹部矢状断层解剖、腹部冠状断层解剖 | 8 |
盆会阴部 | 男性盆会阴部、女性盆部和会阴 | 6 |
脊柱区 | 脊柱区概述、脊柱区断层解剖 | 4 |
四肢 | 上肢、下肢 | 2 |
校内实验 | 技能训练 | 人体各部断层解剖标本(水平面、冠状面、矢状面) | 20 |
人体各部断层解剖视频录像 | 2 |
总计 |
| 68 |
二、 学习单元设计
单元名称 | 学习目标 | 学习模块 | 教学设计 | 课时 |
知识内容和要求 | 技能内容和要求 |
单 元 一 | 1.掌握断层解剖学的常用术语。 2. 熟悉断层解剖学的定义、特点、研究范围和意义。 3. 了解断层解剖学的历史、现状、研究方法和发展方向。 |
| 绪论 | 课堂讲授:通过理论讲授、举例等形式让员工理解人体断层解剖学的定义、断层解剖学的常用术语: 断面、断层、横断面 、矢状面、冠状面、回声、CT值 T1和T2加权像。 | 2+2 |
单 元 二 | 1.掌握 颅脑(颅骨、脑主要沟回、基底核区、脑室、脑池、蝶鞍区)的连续横断层、矢、冠状解剖及其CT、MRI图像。 2.熟悉 脑表面主要沟回和脑内部基底核区、连合纤维、脑室、脑池的位置及形态。脑血供特点及脑血管的来源、分支、行径和分布。 3.了解 人体头部断层解剖学的常用基线脑血管在连续断面上的配布;颌面部(眶、颞骨、鼻、鼻旁窦、咽、颅底、唾液腺、筋膜及筋膜间隙)的连续横断层解剖及其CT、MRI图像。 | 通过观察断层标本,培养员工与CT、MRI和B超等医学影像学横向联系的能力和精确的形态学定位能力。 | 头部 | 活动一(课堂讲授): 通过讲授让员工掌握头部的断层应用解剖、头部的断层解剖知识 活动二:多媒体播放头部断层视频 活动三:实验室观察头部断层标本 | 10+4 |
单 元 三 | 1.掌握 颈部连续横断层解剖及其CT、MRI图像;颈部器官的配布规律;喉的连续断层解剖及其CT、MRI图像;咽和喉的位置、构造及腔内结构;耳连续横断层上的主要结构及其HRCT图像;耳的连续冠状断层上的主要结构及其HRCT图像。 2.熟悉 颈部连续矢、冠状断层解剖及其MRI图像;耳的横断层解剖结构的特征;耳的冠状断层解剖结构特点。 3. 了解耳的一般结构。 | 通过观察断层标本,培养员工与CT、MRI和B超等医学影像学横向联系的能力和精确的形态学定位能力。 | 颈部 | 活动一(课堂讲授): 通过讲授让员工掌握颈部的断层应用解剖、颈部的断层解剖知识 活动二:多媒体播放颈部断层视频 活动三:实验室观察颈部断层标本 | 6+2 |
单 元 四 | 1.掌握 纵隔(大血管、主肺动脉窗、心包窦、心包隐窝、心)的连续横断层解剖及其CT、MRI图像;第一、二肺门的连续横断层解剖及其CT图像。 2.熟悉 纵隔分区、间隙及内容;纵隔淋巴结;纵隔(大血管、主肺动脉窗、心包窦、心包隐窝、心)的矢、冠状连续断层解剖及其MRI图像;心的超声图像;肺外形、肺内支气管、肺段、肺动脉及静脉;纵隔淋巴结;肺局部淋巴结的ATS图像及横断层上淋巴结的分布;肺段在连续横断层上的划分及其CT图像;胸膜及胸膜隐窝的横断层解剖及其CT图像。 3.了解 胸部的标志性结构及其临床意义。 | 通过观察断层标本,培养员工与CT、MRI和B超等医学影像学横向联系的能力和精确的形态学定位能力。 | 胸部 | 活动一(课堂讲授): 通过讲授让员工掌握胸部的断层应用解剖、胸部的断层解剖知识 活动二:多媒体播放胸部断层视频 活动三:实验室观察胸部断层标本 | 8+4 |
单 元 五 | 1.掌握 上腹部的连续横断层解剖及其CT、MRI图像;肝段在横断面上的划分及其B超、CT、MRI图像;胰、肝外胆道的横断层解剖及其CT图像。 2.熟悉 肝及肝内管道、胰、腹腔及腹膜腔;上腹部的矢、冠状连续断层解剖及其MRI图像;膈下间隙的横、矢和冠状断层解剖;腹膜后间隙的分区、主要结构和交通(重点肾、肾上腺、肾筋膜的附着及肾周间隙的横向和纵向通连)。 3.了解 腹部的重要平面及其标志性意义;下腹部的连续横断层解剖及其CT、MRI图像。 | 通过观察断层标本,培养员工与CT、MRI和B超等医学影像学横向联系的能力和精确的形态学定位能力。 | 腹部 | 活动一(课堂讲授): 通过讲授让员工掌握腹部的断层应用解剖、腹部的断层解剖知识 活动二:多媒体播放腹部断层视频 活动三:实验室观察腹部断层标本 | 8+4 |
单 元 六 | 1.掌握 精囊和前列腺的连续横断层解剖及其B超、CT、MRI图像;卵巢和子宫的连续横断层解剖及其B超、CT、MRI图像。 2.熟悉 盆壁、盆腔及脏器(前列腺、子宫、卵巢)和会阴的解剖。3.了解 横断层中男、女性盆部及会阴解剖结构的配布规律;男、女性盆部及会阴矢、冠状连续断层解剖及其B超、MRI图像。 | 通过观察断层标本,培养员工与CT、MRI和B超等医学影像学横向联系的能力和精确的形态学定位能力。 | 盆会阴部 | 活动一(课堂讲授): 通过讲授让员工掌握盆、会阴部的断层应用解剖、盆、会阴部的断层解剖知识 活动二:多媒体播放盆、会阴部断层视频 活动三:实验室观察盆、会阴部断层标本 | 6+2 |
单 元 七 | 1.掌握 椎间盘的组织学构成和各部特点及其CT、MRI图像;椎管侧隐窝的周界、交通、前后径正常值及其CT图像。 2.熟悉 各部椎骨和椎骨连接的断层解剖及其CT、MRI图像;椎管内容物的的断层解剖及其CT、MRI图像。 3.了解 脊柱区的基本结构特征。 | 通过观察断层标本,培养员工与CT、MRI和B超等医学影像学横向联系的能力和精确的形态学定位能力。 | 脊柱区 | 活动一(课堂讲授): 通过讲授让员工掌握脊柱区的断层应用解剖、脊柱区的断层解剖知识 活动二:多媒体播放脊柱区断层视频 活动三:实验室观察脊柱区的断层标本 | 4+2 |
单 元 八 | 1.掌握 膝关节的横、矢、冠状连续断层解剖及其X线、CT、MRI图像。 2.熟悉 肩、肘、腕、髋、膝、踝关节的构成及特点;肩、肘、腕、髋、踝关节的连续断层解剖及X线、CT、MRI图像。 3.了解 四肢的解剖特征;臂、前臂、手部、股部、小腿部和足部的横断层解剖及其X线、CT、MRI图像。 | 通过观察断层标本,培养员工与CT、MRI和B超等医学影像学横向联系的能力和精确的形态学定位能力。 | 四肢 | 活动一(课堂讲授): 通过讲授让员工掌握四肢的断层应用解剖、四肢的断层解剖知识 活动二:多媒体播放四肢断层视频 活动三:实验室观察四肢部断层标本。 | 2+2 |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教学模式
本课程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其教学流程为“①选定项目→②知识学习→③设定目标并分组→④计划→⑤实施→⑥效果评价”六个环节。
2.教学方法
按学习知识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主要有讲授法、直观演示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讨论教学法、自学辅导法等。
⑴ 讲授法:在课堂上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模式,通过讲授,使人体结构的概念清晰、重点突出。同时在讲授时特别注意与员工互动,并配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以教学。
⑵ 直观演示法:通过临床工作录像或网络教学视频资源等直观演示方法展示难以真实观察到的人体内部结构,提高员工学习兴趣,加强教学效果。
⑶ 案例教学法: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列选取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案例,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每组员工对病例进行分析讨论。
⑷ 项目教学法:根据影像技术常用操作,设定教学项目,让员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需要注意的断层解剖结构有深刻的印象,为影像技术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⑸ 讨论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采用了分组讨论、提问、点评、个别指导等方式,以提高员工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员工沟通表达能力,为员工步入临床奠定基础。此外,注意引导员工进行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
⑹ 自学辅导法:对于课程内容中简单容易的知识点,员工可以借助教材及自编教材完成知识的学习。员工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研读教材,通过基本练习完成对知识、技能的牢固掌握,教师协助完成解疑总结工作。此种教学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员工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 学习指导
《断层解剖学》的综合性很强,在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要提高高职员工动手操作应用能力,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员工 “边做边学”, 在教学过程中以具体工作临床常用操作项目为载体,员工学习的过程就是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采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另外还要求员工通过自身的努力来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点。员工在学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 凡是需要强化记忆的,如基本概念、理论等知识内容,要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记忆。
⑵ 在各大系统的学习过程中,员工要认真观察老师给出的图片和视频,在实训过程中认真看老师演示,然后边操作边琢磨,真正做到 “边做边学”。
⑶ 课后员工要根据教材的文字描述结合相关插图,联系自己身体相关部位进行理解和记忆。
(二)考核建议
1.考核方式
根据教学目标要求,采取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突破知识考核的瓶颈,充分体现能力考核的要求。包括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过程性考核40%,终结性考核60%,满分为100分。具体安排如下:
终结性考核为期末理论考试,总分100分。过程性考核分为到课情况、小组讨论课堂发言、作业完成情况、校内实训、校外实践操作等。
2.考核要点
⑴ 教学评价主要指员工学业评价,突出能力评价、过程评价。
⑵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评价体系要体现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体现员工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要体现课程在评价上的特殊性;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对员工发展的作用;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注重评价结果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注意处理教学与评价的关系;各级别的评价要以课程目标为依据。
(三)教材编写建议
根据课程内容选用比较先进、针对性与适应性较强的教材,根据教学能力目标的确定,编写相对应的实训指导教材,并在此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再创作,编写好讲义、教案,制作课件。教材设计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以职业技能的培养为根本,满足三个需要(课程需要、教学需要、社会需要),力求服务于专业课程,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特色。处理好不同教材内容的联系与衔接,避免遗漏和不必要的重复。建议使用卫生部规划、高职高专适用教材。
四、 实验实训建议
校内实验条件一览表
校内实验室名称 | 实验项目 | 实验设备 |
人体解剖标本室 人体解剖模型室 | 头部断层实验 颈部断层实验 胸部断层实验 腹部断层实验 盆会阴部断层实验 脊柱区断层实验 四肢断层实验 | 人体水平断面标本、人体矢状面标本、人体冠状面标本、人体各系统器官标本、模型及挂图 |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图文信息资源
⑴ 选用教材
五、 人体断层解剖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第7版。
⑵ 教辅材料
六、 王振宇,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第3版。
②姜树学,人体断面解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第2版。
③王振宇,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实验学习指导,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第1版。
2.网络媒体资源
⑴ 网络教学资源
七、 济宁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 http://www.jnmc.edu.cn/jxzy/ShowArticle.asp?ArticleID=685
② 中南大学 http://210.44.16.18/jpkc/337/Html/Root/Index.htm
③ 中国医科大学 http://210.44.16.18/jpkc/347/Html/Root/Index.htm
④ 北京大学医学部 http://jpkc.bjmu.edu.cn/jiepou2007/main.htm
⑵ 媒体教学资源
八、 教学课件
② 教学光盘
③ 实物教具:挂图、模型、实物标本
编制人:范永刚 编制单位: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
修订日期:2013-12-25 审核人:李昱
院部负责人:赫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