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编码:308032015
学 时:104
适用专业:三年制高职医学影像技术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由人体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整合重组而成的一门综合课程。本课程是主要内容是研究人体形态、结构和胚胎发生的一门课程,主要研究正常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和毗邻关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正常人体微细结构和超微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人体的个体发生、发育及先天性畸形。
(二)课程定位
《人体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只有在充分认识人体正常形态和结构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理解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过程。主修完本门课程后,使员工对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及功能方面具有初步的认识,掌握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实践操作的基本技能,能够在标本、模型和活体上辨认人体形态结构,为进一步学习医学基础课以及核心专业课奠定基础。
(三)课程教学设计
本课程是以高职影像技术专业员工就业为导向,根据临床影像技术岗位所涵盖的工作任务的需要而设置,经职业能力分析,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临床影像技术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为主线和依据。课程设计主要按员工就业岗位的特点,采用理实统合、教练融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组合教学内容,并通过人体各系统标本、模型及挂图的观察、观看教学视频、小组讨论等教学活动组织教学,实现融“教、学、做”为一体化,充分体现专业基础课程服务于专业课程的课程定位。
本课程建议课时:总学时104,理论学时72,校内实验学时32。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将使员工掌握人体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术,通过任务驱动、服务驱动来展开知识、技能的教学活动,突出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高职教学特色,培养员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刻苦勤奋、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细心严谨的工作作风,能将相关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际,让员工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巩固相关理论知识,全面提高员工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具体目标
●掌握影像专业临床技能常用操作项目相关的解剖学要点。
●能够运用人体解剖学的知识解释人体的构成及相关器官的工作原理。
●能够将人体解剖学知识运用于临床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与治疗之中。
●能够运用人体解剖学知识解释人体疾病的发病原理及各种治疗方法的作用机制。
三、内容标准
(一) 课程内容
按照影像技术专业课程目标,人体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与影像临床课的联系,结合员工的认知特点和影像技术资格标准确定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安排
递进 |
单元 |
内容 |
时数 |
学习情境划分 |
概论、组织学基础 |
绪论 |
2 |
细胞和基本组织 |
8 |
运动系统 |
运动系统 (骨、关节、骨骼肌) |
10 |
内脏学 |
消化系统及消化系统的微细结构 |
6 |
呼吸系统及呼吸系统的微细结构 |
4 |
泌尿系统及泌尿系统的微细结构 |
4 |
生殖系统及生殖系统的微细结构 |
6 |
脉管系统 |
心血管系统、淋巴系统及心血管系统及淋巴系统的微细结构 |
8 |
感觉器 |
感官器 |
4 |
神经系统 |
神经系统 |
14 |
内分泌系统 |
内分泌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的的微细结构 |
4 |
人体胚胎学 |
人体早期发育 |
2 |
校内实验 |
技能训练 |
人体解剖学实验(运动系统、 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腹膜、脉管系统、感官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的模型、标本、挂图的观察) |
26 |
组织胚胎学实验 (基本组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的微细结构、人体早期发育模型、标本、挂图、组织切片的观察) |
6 |
总计 |
|
104 |
(二)学习单元设计
单元名称 |
学习目标 |
学习模块 |
教学设计 |
课时
(理论+实践) |
知识内容和要求 |
技能内容和要求 |
单元一 |
1.解释人体解剖与组织学的概念及其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掌握人体器官的构成与系统的划分;熟悉人体解剖与组织学的常用术语。
2.熟悉细胞的结构、各细胞器的功能。
3.理解四大基本组织的构成及形态特点。 |
1.能正确说出解剖学方位术语。
2.能够正确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
3.能够在显微镜下辨认疏松结缔组织的各种细胞。
4.能说出血细胞的分类及正常值。
5.说出皮内注射、皮下注射的解剖依据。 |
概论、组织学基础 |
活动一:
通过课堂讲授、多媒体演示、病案分析讨论等形式讲授人体解剖学及组织学概念、学习方法和方位术语及细胞、组织学基础知识。
活动二:
校内实验室进行正常组织、细胞的显微镜观察。 |
10+2 |
单元二 |
1.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骨的分类及构造;关节的基本构造,躯干骨,四肢骨的组成,椎骨的一般形态及各部椎骨的特点,椎骨的连、脊柱、胸廓的组成;颅骨的组成。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的组成、特点及运动形式。肌的分类及构造,全身主要肌的配布、作用。颞下颌关节的组成、特点。骨盆的构成及分部。腹部的解剖学层次及局部结构,全身主要的骨性和肌性标志。
2.了解骨的化学成分及物理特性;关节的运动形式;腕关节、小腿关节的组成。肌的辅助结构;前臂肌,小腿肌的名称,临床肌内注射的部位。腹股沟管、腹股沟三角、股三角的概念。 |
1.能讲出肌肉注射的部位以及腹壁层次。
2.能结合临床外科熟悉腹股沟斜疝好发的部位。
3.能在活体上触摸和记忆临床上常用的骨性标志的名称和体表投影。
4.能在骨架上辨认各部位骨的名称,能描述躯干骨、颅骨、四肢骨的形态。
5.能辨认表浅肌的名称位置。 |
运动系统 |
活动一:
通过课堂讲授、多媒体演示、、病案分析讨论等形式讲授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学关节学、肌学
活动二:
校内实验室进行观察运动系统的标本、模型、挂图。 |
10+6 |
单元三 |
1.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口腔的分部,咽峡的组成、腭扁桃体的位置,腮腺的位置及腮腺导管的开口部位。咽的形态、位置、分部和结构。食管的位置及三个狭窄的部位部位,胃的形态、分部、位置、和主要结构。小肠的分部及主要形态结构。大肠的形态特点分布和位置。阑尾的位置及其根部的体表投影。直肠的位置、形态结构及肛管的结构特点。肝的形态、位置、结构、体表投影,胆囊的形态、分部、位置及胆囊底的体表投影,直肠的位置,形态结构及肛管的结构特点。肝的形态,位置,体表投影,胆囊的形态,分部,位置及胆囊底的体表投影,输胆管道的组成及开口部位。
2.了解胸腹部的标志线及腹部的分区,消化管的一般构造,肝的微细结构,胰的形态及位置,胰管的开口部位。
3.掌握:呼吸系统组成。上,下呼吸道的概念。鼻旁窦位置及特点。喉的位置和喉腔。气管的位置及切开部位。左、右主支气管得当形态特点。肺的形态、位置,胸膜腔的概念。
4.了解:肺、胸膜的体表投影和纵膈的分部。
5.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滤过膜的结构,肾的形态位置,输尿管的三个狭窄,膀胱的位置和形态,膀胱三角结构特点。
6.了解:肾单位,女性尿道特点。
7.掌握:男、女性生殖器的组成及功能。男性尿道的三个部分、三个狭窄和两个弯曲的临床意义。睾丸,附睾的形态和位置。卵巢的形态和位置、子宫固定装置的名称及作用。会阴的分部和会阴中心腱。子宫内膜的结构,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规律。腹膜腔的概念,腹膜与脏器的位置关系及形成的结构。
8.了解:输精管的行程,生精小管的生精细胞发育过程、支持细胞的形态特征及功能。输卵管的行程及分布,生长卵泡的发育过程。小网膜,大网膜,膀胱直肠陷凹,直肠子宫陷凹,肝肾隐窝的位置。 |
1.能在身体上描述肝、阑尾的体表投影、胃的位置。
2.能说出下胃管相关的解剖结构及注意事项。
3.能说出灌肠相关的解剖结构及注意事项。
4.能说出腹腔引流相关的解剖结构及注意事项
5.能说出气管插管相关的解剖结构及注意事项。
6.能阐述气体自外界进入肺泡所经过各结构的名称。
7. 说出临床上气管异物为什么多易落入右侧主支气管。
8.能说出膀胱穿刺解剖依据。
9. 能说出导尿的解剖依据
|
内脏学 |
活动一:
通过课堂讲授、多媒体演示、、病案分析讨论等形式讲授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的组成,各系统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及微细结构。
活动二:
校内实验室进行观察内脏学各器官的标本、模型及挂图;显微镜下观察内脏各器官的微细结构。 |
20+8 |
单元四 |
1.掌握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卵圆窝、窦房结、主动脉窦和二尖瓣复合体的概念。心腔的入、出口及心瓣膜的位置和名称,心传导系统的组成,冠张动脉的分支和分布,心的位置、外形及心各腔的形态。
2.掌握动脉韧带、主动脉窦、主动脉小球和颈动脉窦颈动脉小球的概念。主动脉的走行及分段。主动脉弓的分支,分布于头、颈、胸部、腹部、盆部、上肢、下肢的动脉主干。
3.掌握上、下腔静脉的组成及主要属支、收集回心血流的范围。肝门静脉系的组成、特点、属支、收集范围、与上、下腔静脉间的吻合途径。
4.了解血液循环的概念、体循环肺循环的异同。心的体表投影及心内注射的常选部位。分布于胃的动脉及其来源,分布于肠管的动脉来源。危险三角的概念
5.掌握淋巴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胸导管、右淋巴导管的组成及其收集淋巴的范围和注入部位;脾的形态和位置。
6.了解淋巴组织乳糜池和脾切迹胸腺的变化和年龄的关系。 |
1.能说出心内注射、胸外心脏按压的解剖依据。
2.能在身体上触摸到主要浅动脉的搏动点。
3.能辨认重要浅静脉的位置、走行。
4.能说出股动脉、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穿刺的解剖依据。
|
脉管系统 |
活动一:
通过课堂讲授、多媒体演示、病案分析讨论等形式讲授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内分泌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
活动二:
校内实验室进行观察内分泌器官位置结构;显微镜下观察微细结构。 |
8+6 |
单元五 |
1.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概念。
2.眼球的外形和眼球壁各部的形态结构特点。 3.眼球内容物的形态结构特点,眼的屈光系统。 4.声波传导形式。
5.前庭蜗器组成。
6.眼副器组成,感受器的分类。
7.眼的辅助装置的名称和位置。
8.房水的产生和循环路径、眼球外肌的名称和作用、眼睑的层次结构、眶筋膜、眶脂体。
9.前庭蜗器各部的形态与功能。 |
1.说出视器的主要结构、功能及物体在视网膜成像的原理。
2. 能说出前庭蜗器的主要结构、功能及声波传导途径。 |
感官器 |
活动一:
通过课堂讲授、多媒体演示、、病案分析讨论等形式讲授内感官器(眼、耳)。
活动二:
校内实验室进行观察眼、耳的标本、模型和挂图。
|
4+2 |
单元六 |
1.掌握神经系统的功能,反射、反射弧的概念。
2.脊髓的位置、分部和主要传导束的功能;脑干的位置、分部及生命中枢的概念;小脑的位置及功能,小脑扁桃体与延髓的关系;大脑半球的分叶和主要的沟回;大脑皮质的主要机能定位区;内囊的位置、分部及通过内容;硬膜外隙和蛛网膜下隙的位置、内容及临床意义;血脑屏障概念。
3.胸神经前支的分布范围;膈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腋神经、股神经、闭孔神经、阴部神经、坐骨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的分布;12对脑神经的名称和性质;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三叉神经和面神经、舌咽神经的分支和分布。
4.了解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间脑的分部、纹状体的概念、脑和脊髓的被摸、脑脊液的产生和循环;颈丛、臂丛、腰丛和骶丛的位置、主要分支、和分布范围;内脏神经的组成和内脏运动神经特点与分布范围;深、浅感觉和视觉传导路;锥体束的组成和交叉特点,上、下运动神经元功能特点。 |
1.能举例说明感觉及运动传导路的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及区别。
2.能说出腰椎穿刺的解剖依据。
3.能说出中枢神经系统器官的位置、形态和作用。
4.能用解剖学解释内囊损伤后的临床表现。
|
神经系统 |
活动一:
通过课堂讲授、多媒体演示、、病案分析讨论等形式讲授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内分泌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
活动二:
校内实验室进行观察内分泌器官位置结构;显微镜下观察微细结构。 |
14+6 |
单元七 |
1.掌握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垂体的形态、位置和结构。
2.了解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内分泌腺的特点;各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 |
1.能指出内分泌器官的位置。
2.能解释呆小症、侏儒症、巨人症等和内分泌激相关的一些疾病。 |
内分泌系统 |
活动一:
通过课堂讲授、多媒体演示、病案分析讨论等形式讲授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内分泌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
活动二:
校内实验室进行观察内分泌器官位置结构;显微镜下观察微细结构。 |
4+1 |
单元八 |
1.掌握受精和植入的概念、时间、部位、条件、意义。
2.三胚层的形成于分化;胎盘的结构和功能。
3.了解胎膜的结构和意义。 |
具有用优生知识指导和宣教的能力。 |
人体早期发育 |
活动一:
通过课堂讲授、多媒体演示、病案分析讨论等教学形式,让员工认知人体早期发育的过程。
活动二:
通过校内实验室进行胚泡、胎盘的模型观察;3-7个月胚胎的标本观察。 |
4+1 |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教学模式
本课程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其教学流程为“①选定项目→②知识学习→③设定目标并分组→④计划→⑤实施→⑥效果评价”六个环节。
2.教学方法
按学习知识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直观演示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讨论教学法、自学辅导法等。
⑴ 讲授法:在课堂上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模式,通过讲授,使人体结构的概念清晰、重点突出。同时在讲授时特别注意与员工互动,并配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以教学。
⑵ 直观演示法:通过临床工作录像或网络教学视频资源等直观演示方法展示难以真实观察到的人体内部结构,提高员工学习兴趣,加强教学效果。
⑶ 案例教学法: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列选取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案例,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每组员工对病例进行分析讨论。
⑷ 项目教学法:根据护士临床常用操作,设定教学项目,让员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需要注意的解剖结构有深刻的印象,护理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⑸ 讨论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采用了分组讨论、提问、点评、个别指导等方式,以提高员工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员工沟通表达能力,为员工步入临床奠定基础。此外,注意引导员工进行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
⑹ 自学辅导法:对于课程内容中简单容易的知识点,员工可以借助教材及自编教材完成知识的学习。员工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研读教材,通过基本练习完成对知识、技能的牢固掌握,教师协助完成解疑总结工作。此种教学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员工的自主学习能力。
3.学习指导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的综合性很强,在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要提高高职员工动手操作应用能力,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员工 “边做边学”, 在教学过程中以具体工作临床常用操作项目为载体,员工学习的过程就是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采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另外还要求员工通过自身的努力来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点。员工在学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 凡是需要强化记忆的,如基本概念、理论等知识内容,要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记忆。
⑵ 在各大系统的学习过程中,员工要认真观察老师给出的图片和视频,在实训过程中认真看老师演示,然后边操作边琢磨,真正做到 “边做边学”。
⑶ 课后员工要根据教材的文字描述结合相关插图,联系自己身体相关部位进行记忆和理解。
(二)考核建议
1.考核方式
根据教学目标要求,采取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突破知识考核的瓶颈,充分体现能力考核的要求。包括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过程性考核40%,终结性考核60%,满分为100分。具体安排如下:
终结性考核为期末理论考试,总分100分。过程性考核分为到课情况、小组讨论课堂发言、作业完成情况、校内实训、校外实践操作等。
2.考核要点
⑴ 教学评价主要指员工学业评价,突出能力评价、过程评价。
⑵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评价体系要体现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体现员工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要体现课程在评价上的特殊性;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对员工发展的作用;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注重评价结果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注意处理教学与评价的关系;各级别的评价要以课程目标为依据。
(三)教材编写建议
根据课程内容选用比较先进、针对性与适应性较强的教材,根据教学能力目标的确定,编写相对应的实训指导教材,并在此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再创作,编写好讲义、教案,制作课件。教材设计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以职业技能的培养为根本,满足三个需要(课程需要、教学需要、社会需要),力求服务于专业课程,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特色。处理好不同教材内容的联系与衔接,避免遗漏和不必要的重复。建议使用卫生部规划、高职高专适用教材。
(四)实验实训建议
校内实验条件一览表
序号 |
校内实验室名称 |
实验项目 |
实验设备 |
1 |
人体解剖实验室 |
运动系统标本观察一(骨学)
运动系统标本观察二(骨连结)
运动系统标本观察一(骨骼肌)
消化系统大体标本实验
呼吸系统大体标本观察
泌尿、生殖系统大体标本观察
脉管系统大体标本观察一(心脏)
脉管系统大体标本观察一(血管,淋巴系统)
感觉器官大体标本观察
内分泌大体标本观察
神经系统大体标本观察一(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大体标本观察二(周围神经系统) |
各系统模型、挂图、标本 |
2 |
数码互动显微镜实验室 |
基本组织综合实验(显微镜使用)
基本组织综合实验(基本组织)
内脏微细结构综合实验 |
光学显微镜
组织学切片 |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图文信息资源
⑴ 选用教材
①人体解剖学及组织学,科学出版社,2013,第7版。
⑵ 教辅材料
①胡振武,人体解剖学实验教程,科学出版社,2007.9月,第1版。
②曾明辉,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科学出版社,2010.8,第1版。
③邹钟之,组织学与胚胎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第6版。
2.网络媒体资源
⑴ 网络教学资源
① 济宁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 http://www.jnmc.edu.cn/jxzy/ShowArticle.asp?ArticleID=685
② 中南大学 http://210.44.16.18/jpkc/337/Html/Root/Index.htm
③ 中国医科大学 http://210.44.16.18/jpkc/347/Html/Root/Index.htm
④ 北京大学医学部 http://jpkc.bjmu.edu.cn/jiepou2007/main.htm
⑵ 媒体教学资源
① 教学课件
② 教学光盘
③ 实物教具:挂图、模型、实物标本
编制人:范永刚 编制单位: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
修订日期:2013-12-25 审核人:李昱
院部负责人:赫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