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编码:308012007
学 时:32
适用专业:三年制高职护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护理导论》既是培养护士良好职业素养和行为习惯的入门课程,又是掌握基础护理技术和各专科护理必需的基础课程。课程内容涉及对护理的认知与理解、护理宗旨性概念、护士与患者、护理方法与思维和护理生涯与形象设计等基本能力,是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健康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护理人才必需的一门课程。《护理导论》是《基础护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护理专业的必修课程。
(二)课程定位
《护理导论》是引导员工明确护理基础理论及学科框架,了解护理学及其发展趋势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目的是为了使员工能适应护理模式的转变,系统而全面的领悟护理专业独特的理论体系及模式,并掌握其他学科的理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为使员工能在其专业实践中应用这些知识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并为全面提高员工的基本专业素质,培养员工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以高职护理专业员工就业为导向,根据临床护理岗位所涵盖的工作任务的需要而设置,经职业能力分析,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护士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为主线和依据。课程设计主要按员工就业岗位的特点,采用工—学融合、院—校联动的深度递进式结构组合教学内容,并通过案例分析、临床见习等教学活动组织教学,实现学习要求与岗位技能一体化训练,从而培养员工初步具备护士的基本职业能力。
本课程建议课时:总学时32,理论学时28,校内实训学时4。
二、课程目标
高职护理专业员工专业成长的标志在于对专业内涵的理解,对事业的挚爱,只有达到将护理工作由“职业”飞跃到“事业”的认同,才会全身心地服务于患者。《护理导论》课程,主要是针对高职护理专业刚入学新生,旨在引导护生对护理专业有一正确认识,建立明确的内在的护理专业信念,培养职业认同感,激发学习兴趣,自觉学好护理专业。培养具有较高道德力、亲和力、服务力、发展力的新型护理人才。
通过本课程学习,员工能够:
● 了解护理发展史及护理模式的转变。
● 认识护理专业的特性及护理人员的专业角色特征。
● 初步运用护理理论及其相关理论,解释个人对健康的护理及对护理的任务、特点性质和作用的理解。
● 应用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服务对象进行初步的健康教育。
● 识别不同生长发育/发展阶段的个人和家庭的健康需求并能提供初步的护理措施。
● 探讨与护理有关的伦理及法律问题。
三、内容标准
(一)课程内容
按照护理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结合员工的认知特点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标准确定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安排
递进 |
单元 |
内容 |
时数 |
理论教学 |
1.绪论 |
护理学的概念与任务、南丁格尔对护理学的主要贡献、现代护理学的三个发展阶段及特点。护理学的知识体系、范畴、护理工作方式、护理学的发展方向。 |
2 |
2.护士的素质与行为规范 |
护士的素质的定义、内容及护士的行为规范。护士素质的形成、发展和提高。 |
2 |
3.护理学的基本概念 |
护理学人、健康、环境、护理的基本概念、疾病的影响、影响健康的因素、健康与疾病的关系、护理的内涵。 |
4 |
4.护理学相关理论 |
护理理论的主要概念和主要观点。奥瑞姆的自理理论、罗伊的适应模式、护理理论与护理实践的关系。
一般系统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马斯洛人的基本需要层次理论及其对护理的意思。压力与适应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 |
8 |
5.多元文化与护理 |
文化、文化休克及跨文化护理的概念;住院患者的文化休克与护理。文化休克的产生原因和影像因素。 |
2 |
6.护理程序 |
护理程序的概念、护理程序各步骤间的关系、护理程序对护理实践的指导意义;护理病案的注意事项;评判性思维在护理程序中的应用。 |
6 |
7.循证护理 |
循证护理、实证及系统评价的概念、循证护理的实践程序。 |
2 |
8.健康教育 |
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原则、方法程序。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
2 |
校内实训 |
技能训练 |
护理程序的应用、健康教育的作用指导。 |
4 |
总计 |
|
32 |
(二)学习单元设计
单 元
名 称 |
学习目标 |
学习
模块 |
教学设计 |
课时 |
知识内容和要求 |
技能内容和要求 |
单元一 |
1.护理学的性质、特点、任务与目标
2.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护理学的任务与范畴
3.护理学的工作方式、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
1.能将护理学的基本相关知识运用于临床。 |
绪论 |
通过运用多媒体等,让员工具有运用感性认识。 |
2 |
单元二 |
1.护士的素质
2.礼仪的概述
3.护士的礼仪规范 |
1.能将护士应该具有的礼仪规范并且应用于以后的临床工作中。 |
护士的素质与礼仪规范 |
通过运用多媒体等临床场景,让员工具有运用感性认识。
通过设置场景、示教、回示、课内分组练习和课外训练及录像等使员工掌握护士的礼仪规范。 |
2 |
单元三 |
护理学基本概念
1.人
2.健康
3.环境
4.护理 |
1.能将护理学基本概念,影响健康的因素、健康与疾病的关系在工作中应用。 |
护理学基本概念 |
通过运用多媒体等,让员工具有运用感性认识。案例讨论使员工对护理基本概念认识。 |
4 |
单元四
|
1.奥瑞姆的自理理论
2.罗伊的适应模式
3.纽曼的健康系统模式
4.佩普洛的人际关系模式
5.一般系统论
6.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
7.压力与适应理论
8.成长与发展理论 |
1.能将护理各自理论与护理实践相结合并运用。
2.能将护理相关理论在护理实践中应用;压力与适应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相结合。
|
护理学相关 理论 |
通过多媒体课件及案例讨论,使员工了解各护理理论的主要观点及与护理实践的关系。
通过案例讨论使员工对护理学相关理论
的掌握。 |
8 |
单元五 |
1.文化概述
2.文化休克
3.多元文化护理
4.雷宁格的跨文化护理理论 |
1.能具备对住院患者的文化休克与护理认识并用运与临床。
|
多元文化与护理 |
通过运用多媒体等临床场景,让员工具有运用感性认识。
通过设置场景、示教、回示、课内分组练习和课外训练及录像等使员工掌握多元文化护理。 |
2 |
单元六 |
1.护理评估
2.护理诊断
3.护理计划
4.实施
5.护理评价
6.评判性思维再护理程序中的应用 |
1.能具备对护理程序认识并在护理程序实践的运用。 |
护理
程序 |
通过运用多媒体等临床场景,让员工具有运用感性认识。
通过设置场景、示教、回示、课内分组练习和课外训练及录像等使员工掌握护理程序的应用。 |
6+2 |
单元七 |
1.循证护理概述
2.循证护理的实践 |
1.能具备开展循证护理的能力及研究证据的获取和评价。 |
循证护理 |
通过案例讨论使员工对循证护理理论的掌握。 |
2 |
单元八 |
1.概述
2.健康教育的程序与方法。
|
1.能将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原则、方法运用与医院、社区及生活中。 |
健康教育 |
通过案例讨论、多媒体电教片使员工掌握健康教育在工作中的相关内容。 |
4 |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课程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职业能力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以开展对护理导论活动项目来驱动,注重“教”与“学”的互动。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员工的综合职业能力,通过理论教学、多媒体、观看录像、个案分析、角色扮演、校内实训、临床见习和实习等多种手段,采用递进式的教学过程,内容上树立课程的“知识与行动结构观”,使员工能够在学习活动中完成护理学导论的基本相关知识,获得护理专业所需的职业能力。
2.课程突出实用性、前瞻性。将本专业的发展趋势及新知识、新方法及时体现在课程内容中。课程应以员工为本,内容要突出重点且表述清晰,教学活动设计具有可操作性,重在提高员工的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3.应加强对员工实际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个案教学或项目教学,注意以任务引领的个案或项目,诱发员工的学习兴趣,使员工在案例学习或项目活动中,了解护理学导论的内容。
4.教师必须更新观念、重视实践,探索具有特色的职业教育新模式,以积极引导员工提升职业素养、提高创新能力。
(二)考核评价建议
突出过程与阶段评价,结合课堂提问、技能操作、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评价。强调目标评价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注重引导员工进行学习方式的改变。强调课程综合能力评价,结合护理个案分析,充分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注重发展员工的综合职业能力,考核标准参照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标准。
(三)教材编写建议
根据课程内容选用比较先进、针对性与适应性较强的教材,根据教学能力目标的确定,编写相对应的教材,并在此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在创作,编写好讲义、教案,制作课件。教材设计以护理程序为知识构架,以利于员工形成整体护理的思维和学习方法及临床综合能力的培养。建议使用卫生部规划、高职高专适用教材。
(四)实验实训设备配置建议
充分利用院-校合作的实习基地、满足员工见、实习的需要,并注意职业能力的发展,使院-校合作平台的资源成为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校内护理实训中心的模拟医院和基础护理实训室可模拟真实护理场景,满足员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利用优质核心课程、校本教材、精品课程、网络资源,通过搭建多维、动态、活跃、模拟场景的课程训练平台,充分调动员工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锻炼积极的创造性等综合能力。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化,使员工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成为可能。
编制人:米婧 编制单位: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
编制日期:2013-12-12 审核人:孟园
院部负责人:赫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