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习题  
当前位置: 首页>>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精品重点课程>>正常人体结构>>正文
 
 课程介绍 
 课程标准 
 授课计划 
 课程录像 
 电子教案 
 多媒体课件 
 教材与教参 
 考核方案 
 单元习题 
 样例试卷 
 实验指导 
 学习园地 
     
 
第十四章 神经系统(答案)
2010-10-20 14:07  

第一节  中枢神经系统

一、名词解释

1、纹状体:指由尾状核和豆状核组成的结构豆状核又可分为外侧的壳和内侧的苍白球两部分,尾状核和壳称新纹状体,苍白球称旧纹状体。纹状体是锥体外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维持肌张力、协调肌群运动的功能。

2、边缘叶:位于大脑半球内侧面,是围绕胼胝体等形成的一环状结构,包括扣带回、海马旁回、钩、海马和齿状回等。边缘叶与其皮质下结构组成边缘系统,与内脏调节、情绪反应和性活动等有关。

3、内侧丘系:由薄束核和楔束核发出的纤维经内侧丘系交叉后组成,终止于丘脑的腹后外侧核,传导对侧躯干和四肢的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

4、基底核:是位于大脑半球白质内的灰质团块,因其位置靠近脑底部而得名,它包括尾状核、豆状核、杏仁体和屏状核。

 5、内囊:位于丘脑、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其分三部,分别为前肢、后肢、和膝。内囊是上、下行纤维聚集的区域,因此,当内囊的小动脉破裂或栓塞时,可导致内囊膝和后肢受损,引起对侧感觉丧失、对侧偏瘫和双眼对侧视野偏盲,即 “三偏” 症状。

二、填空题

1、脑  脊髓                       

21  运动  联络(中间)  交感   

3、中脑  脑桥  延髓               

4、视上核  室旁核  

5、中央后回  中央旁小叶后部  中央前回  中央旁小叶前部  距状沟两侧

三、单选题     

1D     2 D     3D     4B     5D   

6B     7D      8B     9A

四、多选题     

1BCE   2AB 

五、问答题

1、下丘脑的主要结构有视交叉、视束、灰结节、乳头体、漏斗和垂体。其内有视上核、室旁核等。

2、内囊是上、下行纤维聚集的区域,分为3部:①内囊前肢:主要有额桥束和丘脑前辐射通过;②内囊后肢:主要有皮质脊髓束、皮质红核束、丘脑中央辐射、顶枕颞桥束、听辐射和视辐射通过;③内囊膝:有皮质核束通过。当营养内囊的小动脉破裂(脑出血)或栓塞时,患者会出现对侧偏身感觉丧失(丘脑中央辐射受损)、对侧偏瘫(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损伤)和双眼对侧视野偏肓(视辐射受损),即“三偏“症状。 

 

第二节  周围神经系统

一、名词解释

 1、脊神经节:指位于脊神经后根在近椎间孔处的膨大部分,含感觉性的假单极神经元胞体。

2、交感干:是椎旁节借节间支连接而成的串珠状结构,位于脊柱两侧。

二、填空题

1、脊神经  脑神经  内脏神经         

231  8  12  5  5  1  

3、颈丛  臂丛  腰丛  骶丛           

4、第58对颈神经  1对胸神经  锁骨  

5 2对胸神经  4对胸神经    8对胸神经

6、梨状肌下孔  股骨大转子  坐骨结节  胫神经  腓总神经  

7、腓总神经  小腿外侧  小腿前  

8、ⅠⅡ Ⅷ对脑神经   Ⅻ对脑神经   Ⅹ对脑神经   ⅨⅩ对脑神经  

9、中脑脚间窝  海绵窦  眶上裂           

10、眼神经  上颌神经  下颌神经  睑裂  口裂  

11、后方  迷走神经前干  迷走神经后干      

12、外支  环甲  声门裂  喉黏膜     

13、右锁骨下动脉  主动脉弓         

14、舌咽神经  面神经  面神经

15、内脏  平滑肌  心血管  腺体

16T1L3  灰质侧角  脑干副交感核  S2S4副交感核  

17、瞳孔括约肌  睫状肌

三、单选题 

1C       2C      3A       4A       5B 

6C       7A      8D       9D       10C

11D      12D     13D      14D      15B

四、多选题      

1ABC    2BCDE    3ABC    4ACDE    5ABDE

五、问答题

 1、肱骨外科颈骨折易损伤腋神经,会导致“方形肩”。肱骨干骨折易损伤桡神经,会导致“垂腕手”。肱骨内上髁骨折易损伤尺神经,会导致“爪形手”。

2、筛孔通嗅神经,视神经管通视神经,眶上裂通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和展神经,圆孔通上颌神经,卵圆孔通下颌神经,内耳门通面神经和前庭蜗神经,颈静脉孔通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管通舌下神经。

3、面神经含3种纤维成分:①内脏运动纤维:支配泪腺、下颌下腺、舌下腺的分泌,损伤后这些腺体分泌障碍;②内脏感觉纤维:分布舌前2/3味蕾,损伤后舌前2/3味觉障碍;③躯体运动纤维:支配面部表情肌和颈阔肌,损伤后患侧表情肌瘫痪。 4、舌的神经支配:①舌黏膜的一般感觉:舌前2/3受下颌神经支配,舌后1/3受舌咽神经支配;②味蕾:舌前2/3受面神经支配,舌后1/3受舌咽神经支配;③舌肌:受舌下神经支配。

 

第三节  神经传导通路

一、名词解释

1、锥体交叉:指皮质脊髓束在锥体下端绝大部分纤维呈左右交叉的现象。

2、上运动神经元:是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等处的神经元,其轴突组成锥体束。

二、填空题

1、脊神经节  薄束核和楔束核  丘脑腹后外侧核  

2、脊神经节  脊髓后角固有核  丘脑腹后外侧核

3、外侧膝状体           

4、锥体系  锥体外系

5、皮质脊髓束  皮质核束  后肢  脊髓前角    脑干躯体运动核 

三、单选题    

1D    2A    3C    4D    5D

四、多选题     

1ABCDE     2ACE

五、问答题   

左足背被针刺时,痛觉的传导径路是:左腓浅神经→左坐骨神经→左L4S1脊神经节→右侧脊髓丘脑束→右侧腹后外侧核→右侧丘脑中央辐射→右侧内囊后肢→右侧中央后回上1/3的大脑皮质。

 

第四节   脑与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一、名词解释

1、硬膜外隙:指硬脊膜与椎管内面的骨膜之间的窄隙,内呈负压,含有脊神经根、椎内静脉丛、结缔组织等。

2、蛛网膜下隙:指蛛网膜与软膜之间的窄隙,隙内充满脑脊液。

3、血-脑屏障:位于中枢神经系统血液与神经细胞之间的屏障性结构,包括连续毛细血管内皮及其细胞间的紧密连接、毛细血管基膜和胶质膜。血-脑屏障具有选择性的通透作用,可阻止血液中的有害物质大分子物质进入脑组织。

二、填空题  

1、硬膜  蛛网膜  软膜  

2、颈内动脉  椎动脉  

3、左、右侧脑室   第三脑室   第四脑室

三、单选题   

1C    2B    3D 

四、多选题   

1ABDE    2ADE

五、问答题

1、脑脊液主要由脑室的脉络丛产生,其循环途径是:左、右侧脑室脉络丛→室间孔→第三脑室→中脑水管→第四脑室→第四脑室正中孔和外侧孔→蛛网膜下隙→上矢状窦→颈内静脉。

2、腰椎穿刺宜选择在第3~4腰椎或第4~5腰椎间隙之间,因此处无神经组织,腰椎棘突间隙大,蛛网膜下隙扩大形成终池。 穿刺针刺入蛛网膜下隙,穿刺针依次经过皮肤→浅筋膜→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脊膜→蛛网膜→蛛网膜下隙。 

 

关闭窗口
 
     

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 医学系基础医学教研室
地址:陕西省咸阳市沣河新区统一大道
电话:029-33680167  ICP备案号:
陕ICP备060049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