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教案  
当前位置: 首页>>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精品重点课程>>正常人体结构>>正文
 
 课程介绍 
 课程标准 
 授课计划 
 课程录像 
 电子教案 
 多媒体课件 
 教材与教参 
 考核方案 
 单元习题 
 样例试卷 
 实验指导 
 学习园地 
     
 
第三章 软骨与骨、血液与血细胞的发生
2010-09-03 09:20  

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理论课教案

课程名称:正常人体结构        任课教师:        职称:

        

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

一、血细胞

(一)、红细胞(RBC

1、形态结构

RBC直径7.5~8.5μm,呈双面凹的圆盘状,血涂片中显示中央染色较浅,周边较深。无核、无细胞器,充满血红蛋白(Hb),正常值:男性120~150gL,女性为110~140gL。寿命120天。有些RBC残留核糖体特殊染色呈网状,称为网织红细胞,约占0.5%~1.5%,骨髓造血障碍的人可降低。

特点:可塑变形性、抗原性。

2、功能

(二)、白细胞(WBC

中性粒细胞(占50%~70%

嗜酸性粒细胞(占0.5%~3%

嗜碱性粒细胞(占0~1%

白细胞为无色有核的球形细胞,具有防御和免疫功能。

有粒细胞

 

 

无粒细胞

分类及所占比例:

 

淋巴细胞(占25%~30%

 

单核细胞(占3%~8%

白细胞

 

 

1、中性粒细胞(N

⑴、形态

细胞呈球形,核呈杆状或分叶状,一般2~5个叶。胞质染成粉红色,含中性颗粒,分为嗜天青颗粒和特殊颗粒两种。嗜天青颗粒位于细胞边缘,是一种溶酶体,消化分解吞噬的异物。特殊颗粒淡红色。内含碱性磷酸酶等能杀灭细菌。

核左移:2叶核的细胞增多称核左移。

核右移:4~5叶核的细胞增多称为核右移。

⑵、功能:变形运动和吞噬功能、趋化性。

联系临床:

往往细菌感染性疾病发生时该细胞比例显著增高,可高达90%,而病毒感染时可不升高,因此可观察血象中N的比例来区分细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

2、嗜酸性粒细胞(E

30分钟

 

 

强调形态的特点

 

 

 

 

 

 

 

 

 

强调掌握白细胞的分类

 

 

 

 

重点讲述各种白细胞的功能

 

上一页 下一页 [1 2 3 4 5 6 7]
关闭窗口
 
     

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 医学系基础医学教研室
地址:陕西省咸阳市沣河新区统一大道
电话:029-33680167  ICP备案号:
陕ICP备06004922号